i74790k

探秘性能巅峰:深度解析Intel酷睿i7-4790K处理器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CPU作为计算机的心脏,其性能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整体运算效率和用户体验。在众多高性能处理器中,Intel酷睿i7-4790K无疑是备受瞩目的一颗璀璨明星。它不仅继承了Haswell架构的卓越能效比,更通过一系列技术革新,将桌面级处理器的性能推向了新的高度。

一、核心架构与性能提升

作为Intel第四代酷睿系列的高端产品,i7-4790K采用了四核心八线程设计,基础频率为④0GHz,最大睿频可达④4GHz。这一频率设定,即便是放在今天,也足以让许多主流处理器望尘莫及。除了频率的提升,i7-4790K还引入了Intel的超线程技术,使得每个物理核心可以同时处理两个线程,极大提升了多任务处理能力。无论是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还是运行大型游戏、专业软件,i7-4790K都能游刃有余,轻松应对。

二、智能功耗管理与散热优化

Haswell架构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其出色的功耗管理能力。i7-4790K通过新一代的电源门控技术和智能缓存分层技术,实现了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有效控制能耗,延长了电脑的续航能力。此外,针对高性能带来的高热量问题,i7-4790K采用了先进的热设计功耗(TDP)管理机制,以及优化的散热设计,使得即便在高负载运行下,也能保持稳定的温度表现,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玩家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福音。

三、超频潜力与解锁倍频

i7-4790K最引人注目的特性之一,便是其解锁的倍频设计。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软件调整,即可实现处理器的超频,进一步挖掘其性能潜力。对于DIY爱好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通过合理的散热方案和稳定的电源供应,许多玩家成功地将i7-4790K超频至5GHz甚至更高,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性能体验。当然,超频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需要用户对硬件有深入的了解和谨慎的操作。

四、兼容性与升级空间

尽管i7-4790K发布至今已有数年,但其强大的性能和对主流平台的支持,仍然让它在今天的电脑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款处理器完美兼容Z97、H97等英特尔8系列主板,同时也支持DDR3内存,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升级空间和搭配选择。无论是搭建高性能游戏主机,还是进行专业设计、视频剪辑等工作,i7-4790K都能成为你值得信赖的伙伴。

五、结语:经典不朽,性能永存

综上所述,Intel酷睿i7-4790K处理器凭借其卓越的核心架构、智能功耗管理、强大的超频潜力以及良好的兼容性,成为了一款值得铭记的经典之作。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虽然新的处理器产品不断涌现,但i7-4790K依然以其出色的性能和稳定的表现,赢得了广大用户和市场的认可。它不仅是性能爱好者的首选,更成为了衡量后续处理器性能的一把标尺。在未来的日子里,i7-4790K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着电脑硬件行业的发展潮流。

i74790与i74790k的区别在哪儿?

4790和4790k都属于Haswell架构的CPU,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4790K的主频可以通过超频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性能差距10%左右。具体而言,i7-4790K的默认主频为4.0GHz,而i7-4790的默认主频为3.6GHz。但是i7-4790K可以通过超频将主频提高到4.4GHz,而i7-4790则不能进行超频,只能保持默认主频。

IntelCorei7-4790和IntelCorei7-4790K这两款CPU的主要区别如下:

1、主频:i7-4790的默认主频为3.6GHz,而i7-4790K的默认主频为4.0GHz。

2、超频:i7-4790K可以通过超频将主频提高到4.4GHz,而i7-4790则不能进行超频,只能保持默认主频。

3、内置显卡:i7-4790和i7-4790K都内置了IntelHDGraphics4600集成显卡,但是i7-4790K的显卡主频略高一些。

4、价格:由于i7-4790K具有更高的性能表现和超频能力,因此价格通常会比i7-4790略高一些。

总的来说,i7-4790和i7-4790K在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需要更高的性能和超频能力,选择i7-4790K可能更为适合。但如果不需要超频,或者预算有限,选择i7-4790也可以获得相对优秀的性能表现。

i74790k用什么散热好?

酷睿i74790k散热器分为两种,分为超频和不超频:

1、不超频:一般的风冷散热器即可用,如采融B81、酷冷至尊T4等。

2、超频:要用水冷系统,如九州风神大霜塔、酷冷至尊海神等。

扩展资料:

散热器知名品牌:

1、超频三控温大师

超频三控温大师是一款吹风式散热器,其外观时尚大气,产品尺寸为408x278x29mm,适用于17英寸及以下笔记本(特别适合14英寸和15英寸笔记本)该散热器面板采用金属,表面采用了金属网孔设计,大面积高透气性金属网面,带来出色导热的同时,也具备了更好的稳定性与坚固性。

提供了4个风扇散热,风扇尺寸125×125×25mm,风扇最高转数为1100RPM,最大风量75.35CFM,4个风扇同时工作可以带来超强散热性能,此外每个风扇下面还有LED灯光,工作时非常酷炫。风扇支持无级变速,支持自由调节,并提供了风扇开关。采用了5V USB供电,隐藏式USB线便于收纳与携带。

2、九州风神X6

九州风神X6外壳采用工程塑料设计,但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并没有降低散热效果,比如采用双10CM+双14CM的4风扇的至强散热组合,采用液压轴承(Hydraulic Bearing),转数1000±10%至1300±10%RPM,最大风量121.4CFM,配合大面积透气孔,保证了散热性能。

3. 酷冷至尊U3 plus

酷冷至尊U3 plus采用了造型简约时尚L型设计,坡度以人体工学为考虑,让用户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防止操作性伤害。该散热器尺寸420x320x65mm,重量为104g,比较的轻巧。

整体采用了铝作材质,散热性能十分出众。其表面还经过了防滑处理,搭配上防滑橡胶脚垫设计,可有效避免笔记本滑落造成不便。同时搭载了三片80mm的散热风扇,风扇的转速为950-1800RPM,噪音控制在18dB,并且风扇带有调速功能,可让移动调速随心所至,真正实现无盲区散热。

3、酷睿冰尊 k1

酷睿冰尊 k1是一款抽风式散热器,其外壳表面为UV漆面,采用更高成本的烤漆工艺,光感照人,耐磨、耐刮,不掉漆。而磨砂纹水晶外壳,内置炫丽迷人的七彩LED灯光,光线由内散发而出,温柔不刺眼,黑暗中更显科幻效果。

该散热器具有智能温控功能,采用创新技术,自动检测温度,自动调整转速,同时提供了双模式,可手动自动调节。比如在自动模式下,当检测到接口达到固定温度时,自动插风,低于设定温度时自动停止,更智能化,更好地保护笔记本。

散热器内置涡轮式风扇,风扇由多叶片组成,低风阻结构,高转速,吸力强劲,支持17英寸及以下所有侧面带出风口的笔记本电脑。

4、ETS六代散热器

ETS六代抽风式散热器主要为笔记本提供外置高效散热,因为该散热器是排出笔记本内的热量,由大气压将外部空气压入笔记本内部,达到降温目的。

从目前笔记本的构造来说,此种方式充分利用了笔记本外部特点及利用大气压,集中点将空气吸出,各个点由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极大的提高了散热效率。

此外ETS散热器提供的硅胶接口也能适应各种笔记本出风口,增加密封性,减少噪音。同时散热器采用了磨砂面,比上一代镜面材料更有质感。优化了上一代棱形菱角铝合金尾部栅格,整体线条更协调柔美。

5、Tt A3122底座

Tt A3122是一款吹风式笔记本散热底座,这款散热底座看上去犹如海浪一般的面板设计给人印象深刻。产品独特的造型设计不但美观优雅,而且手感更加舒适。

Tt A3122产品采用厚度在2mm的铝合金板材加工而成,重量达1108g,笔者手拿这款产品时感觉到厚重之感,可见产品用料的实在。产品尺寸为310x300x60mm适合常规的15.4以下的笔记本使用。

笔记本底座部分采用了细致的磨砂工艺加工,腕托部分则采用了拉丝工艺加工,让这款产品更具质感。此外在散热栅孔后有两个尺寸175px静音风扇,转速为1000-1800rpm,工作时的噪音在1000rpm-1800rpm之间,且风扇通过底座侧面的调速旋钮工作在不同的下。

参考资料来涛:百度百科-酷睿i7 4790k

英特尔i74790k处理器相当于哪个CPU

酷睿i7 4790K。

除了这颗CPU还有如下CPU可供选择:

i3 :4130, 4150 ,4160, 4170;

2.i5 :4430 ,4460, 4570 ,4590, 4690 ,4690K;

3.i7: 4770, 4770K ,4790 ,4790K;

4.赛扬G:1820 ,1840;

5.奔腾G:3220, 3240, 3250 ,3260 ,3258。

扩展资料

CPU针脚概述

目前CPU都采用针脚式接口与主板相连,而不同的接口的CPU在针脚数上各不相同。CPU接口类型的命名,习惯用针脚数来表示。当前Pentium 4系列处理器使用的Socket 478接口有一个478引脚的引脚CPU引脚; Athlon XP系列处理器使用Socket 939接口。 CPU引脚数为939个引脚。

原则上,CPU的性能与引脚数无关,CPU引脚对每个引脚无效。换句话说,CPU上仍有一些没有功能的引脚,它是空闲的。

这是因为当CPU制造商设计CPU时,它将不可避免地考虑未来的功能扩展和性能改进,并将保留一些暂时无效的引脚以供将来改进。但是,随着CPU技术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CPU引脚来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性能。

例如,集成双通道内存控制器所需的引脚数远远高于集成单通道内存控制器所需的焊盘数量。一般来说,CPU引脚数量正在增加,基本上它可以但是考虑的是具有更多引脚的CPU具有先进的结构。但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例如,用于取代移动平台上的Socket 754的AMD Socket S1已将其引脚数量从754减少到638。

型号/针脚

1、Socket 478

最初的Socket 478接口是早期Pentium 4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接口类型,针脚数为478针。Socket 478的Pentium 4处理器面积很小,其针脚排列极为紧密。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和P4 赛扬系列都采用此接口,目前这种CPU已经逐步退出市场。

但是,Intel于2006年初推出了一种全新的Socket 478接口,这种接口是目前Intel公司采用Core架构的处理器Core Duo和Core Solo的专用接口,与早期桌面版Pentium 4系列的Socket 478接口相比,虽然针脚数同为478根,但是其针脚定义以及电压等重要参数完全不相同,所以二者之间并不能互相兼容。

随着Intel公司的处理器全面向Core架构转移,今后采用新Socket 478接口的处理器将会越来越多,例如即将推出的Core架构的Celeron M也会采用此接口。

2、Socket 775

Socket 775又称为Socket T,是目前应用于Intel LGA775封装的CPU所对应的接口,目前采用此种接口的有LGA775封装的单核心的Pentium 4、Pentium 4 EE、Celeron D以及双核心的Pentium D和Pentium EE等CPU。

与以前的Socket 478接口CPU不同,Socket 775接口CPU的底部没有传统的针脚,而代之以775个触点,即并非针脚式而是触点式,通过与对应的Socket 775插槽内的775根触针接触来传输信号。Socket 775接口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处理器的信号强度、提升处理器频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处理器生产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随着Socket 478的逐渐淡出,Socket 775已经成为Intel桌面CPU的标准接口。

3、Socket 754

Socket 754是2003年9月AMD64位桌面平台最初发布时的CPU接口,具有754根CPU针脚,只支持单通道DDR内存。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面向桌面平台的Athlon 64的低端型号和Sempron的高端型号,以及面向移动平台的Mobile Sempron、Mobile Athlon 64以及Turion 64。

随着AMD从2006年开始全面转向支持DDR2内存,桌面平台的Socket 754将逐渐被Socket AM2所取代从而使AMD的桌面处理器接口走向统一,而与此同时移动平台的Socket 754也将逐渐被具有638根CPU针脚、支持双通道DDR2内存的Socket S1所取代。Socket 754在2007年底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而被淘汰,其寿命反而要比一度号称要取代自己的Socket 939要长得多。

4、Socket 939

Socket 939是AMD公司2004年6月才推出的64位桌面平台接口标准,具有939根CPU针脚,支持双通道DDR内存。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面向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站市场的Opteron 1XX系列以及面向桌面市场的Athlon 64以及Athlon 64 FX和Athlon 64 X2,除此之外部分专供OEM厂商的Sempron也采用了Socket 939接口。

Socket 939处理器和与过去的Socket 940插槽是不能混插的,但是Socket 939仍然使用了相同CPU风扇系统模式。随着AMD从2006年开始全面转向支持DDR2内存,Socket 939被Socket AM2所取代,在2007年初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而被淘汰,从推出到被淘汰其寿命还不到3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CPU针脚